四個月前沒救回鄰居婆婆,飯糰店老闆自費裝AED這次成功救活路倒男子

只要有心,早餐店也能成為救人第一線!因為四個月前遇到民眾路倒意外,找不到AED急救而往生,讓天母傳統市場的一間飯糰店老闆,發願自費裝設AED,沒想到日前竟派上用場,在農曆七月一日這天,成功救回一名心臟病發的騎車男子,目前在振興醫院加護病房已經甦醒,連急診室名醫田知學都在臉書狂讚老闆的善心!

「這種意外我們在市場遇過很多次了,雖然最好不要發生,但能成功救人,心裡還是超感動的!」救人的就是這位飯糰店老闆拉狄狄孛里歐諾,有著台東魯凱族血統,搬來天母已經十多年,職業軍人退伍的他,三年前與老婆在德行東路的傳統市場開起了「阿里把拔」手作飯糰店,招牌的起司肉蛋飯糰深受不少顧客喜愛。

 

老闆拉狄狄孛•里歐諾,與老婆經營的「阿里把拔」手作飯糰店,位於德行東路的傳統市場內。

 

店內自費裝設的AED,日前成功救回路倒男子。

 

男子騎車路倒,飯糰店AED成救命神器

 

回想起事發經過,飯糰店老闆拉狄狄孛說,8月19日早上7點左右,一名50多歲的男子騎摩托車到對面水果行前,突然連人帶車倒下,附近熱心民眾扶他坐下來休息,以為他可能是血糖低頭暈,沒想到後來整個人往後倒地不起,水果店老闆發現後大聲呼救,剛好有位護理師上班途中經過,見狀立刻幫男子做CPR,他跑過去摸了男子的脈搏,發現沒有呼吸心跳,立刻衝回店內拿AED加入急救,按照AED語音指示電擊了一次,救護車就抵達了,後續由醫護人員接手搶救,又電擊了六次,所幸男子在上救護車前已恢復呼吸。

 

回想起事發經過,飯糰店老闆拉狄狄孛仍非常感動。

 

後來男子的姊姊特別前來道謝,才知道他有心臟病史,前幾天醫生才叮囑要特別注意,沒想到就在路邊發病,「那天剛好是農曆七月一日,他姊姊很感謝大家的幫忙,直說弟弟運氣好,剛好附近有AED,又有人會CPR急救,才從鬼門關前撿回一條命。」被救的男子目前在振興醫院加護病房休養已經甦醒,急診室醫師田知學得知後特別趕去探望,也在臉書PO文大讚飯糰店老闆的善心。

 

被救男子在振興醫院休養已經甦醒,急診室醫師田知學前往探望,也大讚飯糰店老闆的善心。(取自布農Doc田知學粉絲頁

 

 

救不回鄰居老婆婆,店家自費裝AED

 

而這間暖心飯糰店裝設AED的背後也有洋蔥,原來在今年四月時,有位80歲的鄰居老婆婆,突然在水果店前路倒,當場失去呼吸心跳,當時有熱心民眾幫她CPR,飯糰店老闆跑到印象中設有AED的店家想要商借設備,結果店家已經歇業,加上救護車來得太晚,只能眼睜睜看著婆婆失去生命,讓他感到非常遺憾,於是與老婆討論要自費裝設AED,避免類似的憾事發生。

 

飯糰店老闆與老婆平日就很熱心公益。

 

「我過去是職業軍人,在軍中有受過急救訓練,對AED操作並不陌生,老婆聽到是助人的事情,也很爽快答應。」飯糰店老闆拉狄狄孛說,他們要養三個小孩,經濟並不寬裕,但只要店內一有盈餘就會捐助物資給偏鄉孤兒院,然而一開始上網詢價時,發現買一台AED不便宜,至少要存一年才買得起,後來透過中保科技業務得知同集團的立偉電子有提供AED租賃服務,正好符合他們的需求,每月租賃價格也負擔得起,於是六月底在店內安裝了這台AED,也圓了他們的小小心願。

 

為避免憾事發生,飯糰店老闆與老婆在今年六月自費裝設AED。

 

 

傳統市場意外多,將加強舉辦急救訓練

 

負責協助安裝的立偉電子講師楊志偉,大讚出手相助的飯糰店老闆是「人間天使」,因為政府雖然有規定八大場所要裝AED,但很多店家裝AED是為了應付檢查,或認為不是生財工具,沒必要設置,而飯糰店老闆考量傳統市場人潮多,逛市場的多半是中高齡的消費者,屬於意外發生的高危險群,因此願意主動自費裝設,開放市場大家都可使用,成了名符其實的「公眾AED」,真的很感心。

 

立偉電子講師楊志偉協助安裝AED,並解說使用方式。

 

「在民眾路倒、呼吸心跳停止的第一時間,能幫助病患的不是119,而是靠身邊的每一個人。」楊志偉說,人在倒下的瞬間,心臟就當機了,若延後1分鐘急救,死亡率增加10%,若能掌握4分鐘黃金救援時間,存活率可增加2倍,因此近幾年立偉電子到校園、企業,甚至偏鄉積極推廣急救訓練,就是希望能達到「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的夢想。經過這次事件後,立偉電子也積極與當地里長聯繫,希望能為市場攤商與里民舉辦CPR+AED急救訓練,讓大家都有能力自救與救人。

 

考量傳統市場意外多,立偉電子講師楊志偉未來希望能為市場攤商與里民舉辦CPR+AED急救訓練。

 

逛街女孩、棒球教練都是救命英雄!日本廣設60萬台AED老人小孩都會用

日本全國有1.265億人口,粗估全國各地共裝設了60萬台AED以上,普及率為世界第一,在政府與民間團體的推動下,民眾對於CPR、AED的救護觀念並不陌生。日前在京都,有一位50多歲的男子,突然在路邊倒下,而把他從鬼門關前救回來的,是五位素昧平生的女性路人。

 

五名女子接力救命 京都男子鬼門關前走一遭

 

今年四月一日晚間,日本京都有一名50多歲的男子,突然失去意識昏倒在路邊。所幸當時路過的民眾當中,一位專業看護師注意到了,馬上為其進行CPR(心肺復甦術),此時,同樣也是偶然經過的20多歲女性,立刻到鄰近的百貨公司裡取來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剛下班的兩名保母見狀馬上加入救援的行列,協助使用AED電擊。而聽到騷動前來的百貨公司護理師,也繼續協助進行CPR。至於收到通報後五分鐘趕到的救護人員,接手後續的醫療處置,現在這位昏倒的男性,已經平安地回到工作崗位上正常生活。

 

京都五個女子聯手用AED救回一個路倒男子,登上當地新聞。(圖片截自京都新聞

 

 

日本職棒教練 練球回家途中英勇救人

 

無獨有偶,日本職棒豪門讀賣巨人隊的教練會田有志,六月時也用AED救人一命。他在練球完回家途中,在某車站附近的電扶梯附近撞見一名滿臉是血、仰天倒地的中年男性,隨即為男性做CPR和AED電擊,後來男性逐漸恢復意識,從鬼門關前被救了回來。

 

「明日香守則」 埼玉市所有學生必修AED

 

日本NHK七月底剛播出的《逆轉人生》也把推廣AED的真實故事搬上螢幕。埼玉埼玉市所有的高中小學的學生,都必須接受AED訓練課程。原來催生這項政策的是一位母親,這位母親的女兒叫桐田明日香,2011年參加大隊接力選拔時突然倒下,校方竟然沒人使用AED為她急救,等送到醫院已經回天乏術,11歲的生命就此結束。

 

校方推卸責任、企圖掩蓋事實,讓明日香的母親相當不滿,她四處奔走迫使埼玉市教育委員會成立調查小組進行調查。最後,教育委員會根據此次的報告,製作了專為教職員設計的救命教科書,命名為「明日香守則」,教育第一線的教職員工,該如何分辨學生的身體狀況、進行適當的處置,另外,埼玉市也將AED訓練課程納入高中小學校的必修課程,希望不要有下一個明日香。

 

「日本AED財團」積極推廣 普及率世界第一  

 

在日本,類似的新聞時不時登上版面。據統計報告指出,日本國內裝設了高達60萬台AED,AED的普及率堪稱世界第一。雖然法律條文沒有明確規定,但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提出的方針,包括機場與車站、學校、大型集會場、大規模飲食街、公司與工廠、遊樂設施、飯店等等十三大公共場所,都建議設置AED,設置AED已形同義務。

 

不只政府大力推動,民間推廣AED的意識也很高,甚至還有專為AED而生的公益財團法人「日本AED財團」,由專家學者組成,透過舉辦講座、印製宣傳刊物等方式,希望傳遞給國民正確的急救觀念,讓因為心臟突然停止的猝死案件降為最低。

 

另外,日本AED財團也積極前進學校推廣實習,讓正確的急救觀念向下扎根。近年來更推出手機APP,讓救命資訊隨身帶著走。

AED地圖查起來 萬一需要不怕找不到

 

不只有日本AED財團,許多企業、NGO、民間團體也都積極投入相關宣導。要是意外真的發生,只要拿起手機動動手指,透過「全國AED地圖」網站或是APP,就能立即定位查詢離自己最近的AED在哪裡,不會錯過任何救命的黃金時機,而且上面還標註了每個AED所在的地點名稱、詳細地址、可能的使用時間等等。目前在此網站登記有案的AED,有將近29萬8千台,而民眾也可以主動回報填寫,讓資料庫更趨完備。

 

載人一趟更救人一命 AED計程車日本全國趴趴走

 

但定點式AED還是有其使用限制,像有的公共機關深夜裡沒辦法進去,或是距離AED的地點很遠,該怎麼辦?日本早在多年前就出現搭載AED的計程車,如同小型的移動式救護中心,24小時在大街小巷穿梭,只要一通電話隨CALL隨到。當然,包括管理者、司機在內的相關人員,都必須參加講習訓練。這類車輛在日本許多地方都看得到,從東京首都圈到大阪九州的熊本宮崎都有。

 

自動販賣機也能救命?到處都看得到AED

 

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的日本販賣機,居然還能救人一命。現在日本出現愈來愈多搭載AED的自動販賣機,在販賣機機體上有收納箱可供放置AED,而且廠商也會定期維護,以確保AED隨時處於正常使用的情況。根據AED的語音指示,民眾即可正確的使用。

附帶一提,也有「災害救命型」的自動販賣機,平常就跟一般的販賣機無異,但上方的LED跑馬燈會顯示區域情報或其他資訊,在發生重大災害時,廠商可從遠端操作,讓民眾不必投幣就能免費取用販賣機裡頭的飲料。

 

 

全民守護者APP、台灣大車隊幫你找到AED

 

在台灣,雖然推動AED的起步比較晚,不過已經愈來愈步上軌道。台灣目前AED的設置密度是世界第三,截至108年底,全國設置數超過1萬500台,但是距離實際運用還有很大的落差,除了對民眾的宣導還須加強,也要避免「搶救病人找不到AED、AED旁民眾找不到病人」的情況。

 

因此,台北市政府消防局、衛福部與中保科技集團旗下的立偉電子,推出了「全民守護者APP」,能指引民眾取得最近的AED,同時也號召民眾踴躍註冊登錄,加入「守護者」的行列。這款APP不但能與勤務指揮中心連線,更棒的是,當有人撥打119時,APP會主動通知在病人附近、熟悉CPR的「守護者」,黃金救命時間分秒都不浪費

 

百輛小黃裝AED   化身救命急先鋒

 

與死神搏鬥,更應該化被動為主動。不只日本有AED計程車,台灣計程車龍頭台灣大車隊,最近也攜手中保科技集團旗下立偉電子,首創在百輛計程車上安裝AED,「小黃」不只是小黃,更是「救命急先鋒」!

 

借鏡日本經驗,台灣在民間企業和政府單位的努力之下,相信未來有更多寶貴的性命,可以在黃金5分鐘之內被搶救回來。

 

全民守護者APP下載網址
iOS版(App Store)Android版(Google Play)

抗疫不忘「報復性推廣」CPR+AED,田知學前進阿里山達娜伊谷,鄒族大小朋友一起學救人

「雖然不是什麼大型活動,但急救概念的種子慢慢撒出去,即使只有一個人學會,因此救了一個人,那也就夠了!」帶著這樣的夢想與信念,布農族田知學醫師的原鄉急救推廣,這次攜手鄒族美女醫師安欣瑜,與「AED最強團隊」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一起來到風光明媚的阿里山達娜伊谷,教山美部落近30位鄒族大小朋友CPR+AED,以及山區常見的意外急救,不僅守護部落的每一個人,也加強遊客意外發生時的現場急救處理能力。

 

儘管前一天在急診室忙到很晚、睡眠不足,振興醫院急重症醫學部主任醫師田知學,依舊在百忙中用自己的假,風塵僕僕不到24小時來回,為的就是在7月24日一大早趕來阿里山達娜伊谷涼亭,教鄒族村民急救訓練,因為這項原鄉推廣,已因疫情延宕多時,這是在疫情趨緩後第一次來到偏鄉,田醫師明白部落CPR+AED的推廣腳步不能停,因此她笑稱接下來要「報復性推廣」!

振興醫院田知學醫師,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來到阿里山達娜伊谷涼亭,教鄒族大小朋友CPR+AED急救訓練。

 

熱門景點遊客多,暗藏意外隱憂

 

阿里山達娜伊谷,在鄒族語言中有著「忘憂谷」之意,從嘉義市區循著阿里山公路、嘉129縣道,開車約1小時抵達,這裡有著蓊鬱山林、清澈溪水與豐富自然生態,是阿里山旅遊的熱門景點,每到假日遊客如織,卻也暗藏不少意外隱憂,包括遊客跌倒摔傷、被蜜蜂螫都時有所聞,為了加強現場的急救處理能力,也讓族人具備急救技能,因此鄒族美女醫師安欣瑜、同時也是戴德森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部落健康中心主任醫師,這次特地與振興醫院田知學醫師、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舉辦了這場有意義的活動。

阿里山達娜伊谷有著蓊鬱山林、清澈溪水,是阿里山旅遊的熱門景點。

布農族田知學醫師(左),與鄒族美女醫師安欣瑜(右),一起促成這次有意義的活動。

7月24日一早8點,田醫師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6位講師,已經在達娜伊谷涼亭進行準備,現場布置了6個安妮與AED,熱心的山美村村長安麗花則幫忙召集山美國小學童、山美部落族人與阿里山獵人協會會員入座,其中不乏7、80歲的部落耆老,還穿著鄒族傳統服飾盛裝出席,現場總計近30位鄒族大小朋友,雀躍等待急救課程的開始,孩子們席地而坐,睜著鄒族特有的美麗大眼睛,聚精會神聽著田醫師教著「叫叫CD」的基本口訣,求知若渴的天真神情,令人印象深刻。

現場包括山美國小學童、山美部落族人與阿里山獵人協會會員,總計近30位鄒族大小朋友,一起參與急救訓練。

孩子們席地而坐,睜著美麗大眼聚精會神聽課。

 

田醫師說,人在倒下的瞬間,腦部的血液循環就停止了,經過8分鐘就會腦死,若延後1分鐘急救,死亡率增加10%,若能掌握4分鐘黃金救援時間,存活率可增加2倍,這也是為什麼她堅持要來到偏鄉,強調院外現場急救的重要性。

田醫師以生動活潑的帶領方式,教大家「叫叫CD」的基本口訣。

 

鄒族大小朋友,齊心學CPR+AED

 

「一下、兩下、三下、四下……」九歲的安以諾自告奮勇上來學習,小小的身軀採高跪姿、膝蓋與肩同寬,以掌根按壓CPR,族人們在旁有節拍地幫他大聲算著次數。「做CPR手肘不能彎、不能停,每分鐘100~120下,按壓深度5cm。」田醫師在旁重點提示,彷彿重現院外的急救現場,安以諾原本跟不上節拍,但在眾人的鼓勵,以及小哥哥的協助下,完成了標準的CPR動作。

九歲的安以諾(左)負責按壓CPR,小哥哥在旁拿來AED,一起完成急救操作。

 

九歲的Q比有點靦腆,田醫師拿來「傻瓜電擊器」AED要他打開,嘗試跟著語音指示操作,先打開電源,接著貼上電擊貼片、分析心律、準備電擊,若病患還是沒有呼吸心跳,就持續做CPR,雖然是初學者,讓Q比一度有些遲疑,但按照語音指示,最後也很順利做完了,讓他很有成就感。

山美國小學童Q比,依照AED語音指示,為安妮貼電擊貼片。

 

接著開始進行分組,由「AED最強團隊」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講師群,協助教族人們CPR+AED急救訓練,無論是漂亮的鄒族姊妹花、第一線服務志工、盛裝出席的鄒族伯伯、80歲鄒族阿嬤,全都完成了「叫叫CD」的基本急救訓練,田醫師也對這群鄒族勇士們,一一給予皇冠及寶劍加冕,並一起大聲疾呼「我會CPR+AED,我願意救人」,現場的熱絡氣氛讓人感動。

鄒族姐妹花合力進行CPR+AED急救步驟。

鄒族伯伯以傳統服飾盛裝出席,踴躍嘗試做CPR。

田醫師為鄒族小勇士加冕皇冠與寶劍,大聲疾呼「我會CPR+AED,我願意救人」!

田知學、安欣瑜醫師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講師群,一起與鄒族村民們開心合影。

 

溺水、燙傷、中暑,山區意外急救法教學

 

由於山上意外多,田醫師也特別解說山區常見的意外急救法,如模擬部落民眾採愛玉,不慎從樹上摔下來,若山上沒有擔架,可以就地取材使用木板,在傷者頸部兩邊放毛巾固定保護頸椎,再平行移動送往最近的急救站。達娜伊谷的山美大橋下,碧綠河谷吸引許多遊客來避暑戲水,若有人不慎溺水,失去呼吸心跳,則需要做CPR與人工呼吸,以30:2的方式進行,每按壓30下CPR,就人工呼吸給2口氣,直到患者恢復意識呼吸。

達娜伊谷蘊含豐富自然生態,但山區暗藏意外隱憂。

 

若是烤肉不慎燙傷,須先沖冷水,依循「沖脫泡蓋送」原則,不要在傷處塗抹牙膏、醬油等來路不明的偏方;還有吃烤肉不小心噎到,第一時間千萬不要拍背或給民眾喝水,很容易堵塞氣管缺氧,如果無法自行咳出,就要進行哈姆立克法把異物排除。

 

夏天參加祭典容易中暑,須先將患者移到陰涼處,把衣服稍微解開灑水降溫,若意識清楚可以喝水補充水分;若是在山區遇到毒蛇咬傷,要注意三件事,一是如果毒蛇正在咬,盡快把牠拔掉移除,並記下毒蛇花紋,二是若身邊有人,請他打電話向急救站求救,三是冷靜待在原地不動,一步都不要走,以免毒液透過血液循環擴散,等待救護人員帶擔架來,送往急救站或衛生室注射蛇毒血清。

田醫師示範當民眾摔傷時,以擔架平行移動傷患。

若有人被食物噎到,使用哈姆立克法將口中異物排除。

 

村長感謝關懷原民健康,不僅自救也能救人

 

鄒族的安欣瑜醫師,當年因八八風災重創阿里山,加上父親罹患肺癌,因此決定返鄉從醫,一待就是11年,目前是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也是嘉基部落健康中心主任,常上山進行巡迴醫療門診,她發現部落族人很多都有三高問題,是中風、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也常遇到遊客被蜜蜂螫,老人在山區跌倒意外,因此覺得有必要加強族人CPR+AED急救訓練,以及意外自救,恰好她與田醫師同是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理事,在原住民健康議題上一拍即合,因而促成這次的活動。

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安欣瑜(右)重視原住民健康議題,與田知學醫師(左)理念一拍即合。

 

對於田醫師與安醫師的協助,山美村村長安麗花滿是感謝,直呼兩人真是人美心也美,她說達娜伊谷的遊客非常多,常有意外發生,雖然阿里山大部分觀光景點都有AED,但走到最近的急救站要30分鐘,救護車開車上山至少也要1小時,所以現場急救訓練對第一線的服務志工與部落民眾來說非常重要,過去包括部落巡守隊與服務志工都有受訓過,但國小學童與部落村民的訓練比較少,這次的CPR+AED教學,以及意外急救處理,村民上課後都覺得很實用,不僅可以自救,遇到遊客意外也可以救人,希望這樣的急救訓練未來可以持續進行。

山美村村長安麗花肯定這次舉辦的急救訓練,希望未來可以持續進行。

 

加快AED偏鄉建置,下半年展開「報復性推廣」

 

當初有感於全台有近750個原住民部落,約56萬人口,卻只有100多台AED,來自南投信義鄉布農族的田知學醫師感同身受,於是許下心願,希望偏鄉「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從2017年10月起,找到志同道合的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團隊,一起走入深山,一步一腳印推廣CPR+AED教學,2年多來走過南投、宜蘭、花蓮、台東、桃園、嘉義等六縣市,足跡超過10個部落。

田知學醫師真心希望有一天能達到「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的夢想。

 

「阿里山是知名觀光風景區,AED資源相對豐富,但令人心酸的是,許多沒有風景區的部落,幾乎是一台都沒有!」今年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攪局,讓她的原鄉行腳延宕許久,她笑稱下半年要開始「報復性推廣」,以一個月一偏鄉的腳步,加快AED建置推廣的速度。

 

「我相信急救概念的種子慢慢灑出去,一定會發芽、茁壯,即使只有一個人學會,因此而救了一個人,對我們而言就是個莫大的鼓勵!」除了讓更多民眾學會自救與救人,田醫師也希望政府重視偏鄉急救資源匱乏的議題,更呼籲民間企業踴躍捐贈AED,期待有一天能真正達到「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的夢想。

田知學醫師與志同道合的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團隊,深入偏鄉持續推廣CPR+AED教學。

救命神器即刻送達!台灣大車隊行動AED上路,百位司機熱血學急救

「小黃」不只是計程車,還化身救命急先鋒!全台計程車龍頭台灣大車隊攜手中保科技集團旗下立偉電子,首創在百輛計程車上安裝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載著「行動AED」趴趴走,遇有路倒時可展開即刻救援。

 

講師說明「傻瓜電擊器」AED的操作技巧。

 

「司機大哥大姊,請將AED貼片分別貼在患者前胸右上左下的位置。」7月13日台北氣溫飆至38.9℃,位在濱江街的台灣大車隊教育中心裡,十多位「運將」犠牲跑車賺錢時間,聚精會神地學習俗稱「傻瓜電擊器」的AED使用方法,為的是有機會救人一命。

立偉電子提供台灣大車隊的CPR+AED急救教育訓練課程,司機大哥大姊們踴躍出席。

 

全民守護者,救人更快速

 

台灣大車隊創全台計程車隊先例,攜手中保科技集團旗下立偉電子,在計程車上安裝AED,讓小黃變身救命急先鋒,隨時展開救援任務。

立偉電子講師在氣溫飆至38.9℃的大熱天裡,幫忙安裝AED到計程車上。

 

AED初步安裝於大台北100輛計程車上,搭配立偉電子與台北市政府消防局研發的「全民守護者」APP,只要119接獲路倒案件,會立即上傳平台,推播派案訊息給患者所在地一公里內的計程車,司機接收到訊息,按下「取AED」確認鍵,代表會前往事件地點協助。

 

立偉電子AED講師引導運將們下載「全民守護者」APP。

 

救人機動性更強,初期以無障礙福祉車為主

 

台灣大車隊營運長周恆倫表示,「台灣大車隊作為計程車龍頭,具有企業社會責任,很高興能與中保科技立偉電子合作,也感謝立偉電子給予教育訓練協助。」AED通常設在固定地點,計程車是移動式,救人的機動性更強,台灣大車隊目前全台有22,000輛計程車,AED初期以無障礙福祉車為主,若成效良好,未來可望擴及更多車輛。

台灣大車隊營運長周恆倫(中)很高興能與中保科技合作,讓小黃搭載行動AED,也感謝立偉電子提供教育訓練。

 

台灣大車隊每季固定開設CPR(心肺復甦術)課程,營運管理處經理劉炳輝說,「實作還是很不一樣,現場反應很重要。」以往司機遇緊急事件,都是直接送醫院,他原本擔心司機不想裝AED,因為還要上課,結果報名踴躍,除了有福祉車司機,還有多位車隊「暖心會」成員,平常就熱心公益,相揪參與這項很有意義的活動。

台灣大車隊為全台計程車龍頭,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台灣大車隊營運長周恆倫(右)、營運管理處經理劉炳輝(左)一起推廣行動AED。

在患者身上貼妥AED貼片後,依中文語音指示施予電擊。

 

手把手急救訓練課程  運將實作學習救命技巧

 

立偉電子CPR+AED急救教育訓練課程,兩天共有六場次,每場約15名司機參加。講師先引導運將們下載「全民守護者」App,接著示範CPR及 AED操作技巧,透過一步步的分解動作詳加說明急救步驟,並請學員兩人一組交互演練,幫助運將們有聽也有懂,確保會使用AED。

透過一步步的分解動作,讓計程車司機們一聽就懂。

講師實際示範CPR及AED操作方式,運將們仔細觀摩學習。

司機兩人一組交互演練急救步驟,確保會CPR並使用AED。

 

開無障礙車的康信得,載的多半是老弱婦孺,他覺得車上多了AED設備,對客人更有幫助,而且小黃機動性高,有時比警消還快,送AED效用很大。暖心會成員連太郎開小黃逾10年,此番上課收穫滿滿,車輛安裝AED後,相信乘客會更加安心。加入車隊約4年的蕭慧美則說,開車遇到狀況時,如果自己沒能力救會很難過,趁公司有這個機會特地來學,講師按步驟慢慢教,讓她不會手忙腳亂,有自信能操作AED。

台灣大車隊司機康信得、連太郎、蕭慧美對於車上安裝AED都很開心,給予乘客更多保障,也希望遇路倒時能在第一時間救人。

 

救活案例累計已救回135例,祭出獎勵回饋司機

 

立偉電子公眾AED課長郭仁超表示,他個人每月巡迴全台做十幾場教育訓練,通常台下都很安靜,台灣大車隊司機卻提問踴躍,讓他很意外,覺得司機大哥大姊們真心希望在路上遇到狀況時,有能力即時救援。上課前做過小調查,約有一半學員上過CPR,但沒用過AED,現場演練時確實發現不少人CPR很熟練,相信車輛安裝AED後,更可在街頭發揮救人力量。

立偉電子公眾AED課長郭仁超表示,台灣大車隊司機提問踴躍,真心希望在路上遇到狀況時有能力救援。

台灣大車隊完成首批車輛安裝AED,立偉電子講師們(前排)肯定司機們熱心又好學。

 

目前立偉電子在全台安裝約2萬台AED,至今已成功救回135例。立偉電子為感謝台灣大車隊首度合作,特別祭出獎勵,司機成功送逹AED者,前兩名有1000元獎勵金,如果使用AED成功救回患者,加碼致贈1萬元,立偉電子還將以救回案件的司機個人名義,捐贈AED乙台到偏鄉地區,讓司機的愛心事蹟廣為流傳。

立偉電子為感謝台灣大車隊首度合作,特別祭出獎勵活動。

 

立偉AED心臟電擊器整合服務

https://www.leeway.com.tw/portfolio/%e7%94%9f%e5%91%bd%e5%ae%89%e5%85%a8/

中保科技偵測告警系統+119火災通報加入救災,星聚點KTV消防演練超逼真

為了提供民眾安心環境,星聚點台北旗艦館舉行消防演練,模擬地下1樓廚房電線走火,冒出陣陣濃煙,5樓火警受信總機發出異常訊號,透過偵測告警系統與119火災通報裝置自動通報,消防人員隨即趕來搶救!同時加入國內首度應用中保科技「異常偵測告警影像通報系統」以智慧消防打造安心場所的示範案例。防災演習現場動員百人場面浩大,重要嘉賓雲集,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也特別蒞臨指導。

錢櫃KTV台北林森店大火釀6死悲劇,主要原因是業者因施工關閉五大消防安全設備才造成重大傷亡,為了解決五大消防安全系統故障或人為關閉的問題,中保科技推出「異常偵測告警影像通報系統」,並與星聚點合作,率先為星聚點台北旗艦館增設偵測告警設備,並於日前進行消防演練,現場貴賓雲集,包括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台北市消防局第四大隊、國產建材實業董事長徐蘭英、保創科技董事長林磊、中保科技執行長周興國、立偉電子董事長劉福興、星聚點營運長黃雋瑋等都到場觀摩。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蒞臨星聚點台北旗艦館觀摩消防演練。

 

現場貴賓雲集,包括國產建材實業董事長徐蘭英(右起)、保創科技董事長林磊、中保科技執行長周興國、立偉電子董事長劉福興。

 

模擬廚房電線走火,啟動自衛消防編組

這次的演練情境是模擬星聚點KTV地下1樓廚房內電線走火引起火災,5樓火警受信總機發出異常訊號,透過「異常偵測告警影像通報系統」及「119火災通報裝置」,通報119及星聚點管理層級人員,由通報班人員確認受信總機火災發生位置,並派員前往確認及啟動自衛消防編組作業,進行通報、滅火、避難引導、安全防護及救護等初期應變作為。

演練情境為KTV地下1樓廚房內電線走火,現場冒出陣陣濃煙。

火警受信總機發出異常訊號,星聚點人員確認火災發生位置,並廣播人員疏散。

現場啟動自衛消防編組作業,滅火班人員進行滅火。

避難引導班負責疏散現場民眾逃生。

 

消防人員抵達搶救,射水滅火安置傷患

另一方面,台北市消防局接獲報案後立即派遣各式救災救護車輛到達現場,出動雲梯車搶救5樓受困民眾,並進行人命搜救、水線射水滅火及傷患安置救護,藉以示範業者自身火災初期應變能力,並強化消防人員火災部署搶救效能,演練逼真。

消防局人員接獲119報案抵達現場,進入星聚點搜救。

出動雲梯車搶救5樓受困民眾。

消防人員以水線射水滅火。

獲救的傷患進行安置救護。

 

運用物聯網設備,24小時遠端訊號監控

 

為避免封閉性娛樂場所,因消防設備遭關閉後發生火災無法及時通知場所內部人員,造成避難逃生延遲釀成悲劇,現場也首度展示了中保科技的「異常偵測告警影像通報系統」,中保科技智慧城市本部消防事業處副總經理鄧經忠表示,由於星聚點復興、板橋、成都、林口店,過往就已使用中保相關系統服務,當錢櫃KTV發生大火後,星聚點第一時間就提出安心場所的消防偵測需求,於是中保科技運用原本的通報服務平台與現有的IOT物聯網設備,順利加入這次的消防演練測試。

中保科技智慧城市本部消防事業處副總經理鄧經忠說明異常偵測告警影像通報系統與119火災通報裝置。

 

一般營業場所的五大消防安全系統,包括火警受信總機、室內消防栓、自動撒水、排煙與緊急廣播設備,中保科技的「異常偵測告警影像通報系統」是運用物聯網IOT設備,進行24小時遠端訊號監控,並擁有多項偵測功能,包括當火警、廣播、排煙、幫浦各主機關閉時可用電流模組偵測,火警受信總機電壓與警報輸出可移報監控,排煙開關遭轉動時可移報監控,撒水與消防栓的水閥開關可定位偵測。

火警受信總機安裝電流模組偵測。

廣播主機新安裝電流模組偵測。

水閥開關新安裝定位模組偵測。

 

排煙系統新安裝移報模組監測。

 

偵測告警系統+119火災通報,第一時間通知免誤報

 

以星聚點台北旗艦館為例,這次主要是在5樓的消防安全系統增設「偵測告警影像通報系統」,當偵測到訊號異常,中保科技偵測告警影像通報系統就會把訊號傳到24小時的中保科技管制中心,透過現場設置的攝影機,即時影像推播監看現場狀況,並以簡訊通知防火管理人,同時以電話聯絡查證訊號是否正確,直到狀況解除,這些都會列為系統紀錄。

偵測告警影像通報系統設有攝影機裝置,能夠監控現場所發生的即時狀況。

透過攝影機,可以回傳現場即時影像動態。

當消防系統發生異常時,偵測告警系統會以簡訊通知相關的防火管理人。

 

星聚點台北旗艦館還新增「119火災通報裝置」,當火災發生時,營業場所的偵煙定溫感知器會連線到火警受信總機,這時可透過119火災通報裝置,自動語音通報到119勤務中心,即刻派勤消防車到起火地點,而星聚點員工在察覺火災發生時也能手動通報,如此一來將可縮短報案、派遣與救援時間,也讓營業場所人員有時間引導民眾逃生疏散。

 

119火災通報裝置可自動或手動按鈕通報。

 

與一般業者相較,中保科技最大優勢在於具備40多年設備訊號整合與大型公共場域的安全監控經驗,擁有IOT物聯網技術,並有24小時管制中心,可在設備異常訊號發生時,第一時間通知營業場所的防火管理人,不只可節省人力巡視時間,補足管理人員下班或放假時,系統故障或被關閉無法得知的缺失,透過查證機制也可避免誤報。

 

黃副市長肯定業者自律,建議其他業者跟進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透過這次的消防演練可看到,只要業者先自律,透過科技系統管理消防安全設備與自衛消防編組,任何意外發生都能處理。業者必須先自救,其次才是消防稽查、調查和輔導,最後則是政府抽查,以三級品管落實營業場所的消防安全。

 

針對KTV業者與保全合作消防安全系統訊號代管的作法,是否可能擴及全市?黃珊珊表示,錢櫃大火後,台北市長柯文哲便指示成立專案小組,針對北市未來消防公安進行專案檢討,《北市火災預防自治條例》也提出修法公告,將來一定規模消費場所的相關動態與違規狀態須納入管理,尤其火警受信總機和消防重要項目,至少都要通報到營業場所的防火管理人、代理人或第三方。目前針對老人長照、月子中心與托嬰機構,將規劃連線至消防局負責,至於其他營業場所業者建議可循「星聚點模式」,自行尋找第三方單位協助。

 

中保科技則表示,星聚點台北旗艦館增設「異常偵測告警影像通報系統」及119火災通報裝置,是國內第一個消防安全系統訊號代管示範案例,最近火災事件頻傳,喚起業者的消防安全意識,相關系統設置詢問度相當高,由於目前尚無法令強制要求,未來可能採地方自治法,由各縣市獨立要求,先從列管場所做起,目前全台有23萬家列管場所,台北市有2.9萬家,包括KTV、醫院、圖書館、學校,以及大量人流進出的服務性場所等,若這些場所都能建置消防安全系統的遠端監控設備,當火災發生時不僅能降低災損,也有助提升民眾的環境安全。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肯定星聚點落實消防安全管理與消防人員迅速部署,讓這次消防演練圓滿達成。

台積電捐贈仁愛啟智中心「119火災緊急通報系統」,即時影像連線守護師生安全

當火災發生時,身心障礙的弱勢族群,因為行動遲緩,比一般人更不易逃生。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為關心天主教仁愛啟智中心學員的夜間住宿安全,特別捐贈119火災通報裝置與緊急通報影像系統,這套由立偉電子建置的119火災通報設備,可自動語音通報、傳輸即時影像,縮短報案、派遣與救援時間,讓仁愛啟智中心54位身心障礙者與服務人員的安全更有保障。

仁愛啟智中心裴嘉妮修女(左起)、執行董事林湘雅、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專員吳秉學、仁愛啟智中心洪美玲主任與學員代表,一起進行捐贈感恩儀式。

 

為了感謝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捐贈119火災通報裝置設備,新竹市私立天主教仁愛啟智中心日前舉辦感恩儀式,由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專員吳秉學代表出席,仁愛啟智中心執行董事林湘雅、洪美玲主任、裴嘉妮修女與學員代表等人一起接受捐贈,並回贈感謝狀與學員手作愛心抱枕,場面溫馨感人。

 

夜間人力受限,學員住宿安全堪憂

 

仁愛啟智中心成立於民國64年,隸屬於天主教仁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由天主教匈牙利籍的葉由根神父創辦,是新竹第一所身心障礙者社會福利機構。105年轉型為夜間型住宿,提供老化及重度失能的身心障礙者無障礙環境及家庭化住宿服務,減輕家屬的照顧壓力。洪美玲主任表示,機構內各項硬體設施與消防安全等設備,均符合消防安全法規,但大夜人力受限,夜間住宿安全一直是個隱憂,尤其學員有一半以上是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者,更急需增設119火災通報裝置設備,來維護生命安全。

仁愛啟智中心是新竹第一所身心障礙者社會福利機構。

仁愛啟智中心提供身心障礙者家庭化的住宿服務。

 

台積電愛心雪中送炭,解決啟智中心防災需求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今年三月在得知仁愛啟智中心的迫切需求之後,經評估立即同意捐贈119火災通報裝置設備。「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向來關懷弱勢、照顧獨老,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一聽到仁愛啟智中心的迫切需求,立刻答應幫忙。」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專員吳秉學表示,原本內部也有自己的消防廠商,但經過評估,立偉電子的設備報價堪稱是「慈善價」,於是就請立偉電子四月來機構安裝,一起來做好事。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專員吳秉學(右)當初得知仁愛啟智中心的迫切需求,立刻與洪美玲主任(左)聯繫前來訪查。

 

119火災通報裝置,自動通報即刻救援

 

目前仁愛啟智中心1樓為日照中心,2~4樓為住宿家園,1樓辦公室設有火警受信總機與火災廣播主機,於是在此一併增設119火災通報裝置與緊急通報影像系統。立偉電子經理林崑山表示,當火災發生時,機構的煙霧感知器會連線到火警受信總機,並透過119火災通報裝置,自動語音通報到119勤務中心,即刻派勤不耽誤救援時間,也讓機構人員有時間逃生疏散。另外在2樓辦公室也設有手動緊急按鈕,讓機構人員在發現火災時,可以手動通報。

 

機構內的煙霧感知器偵測到火災,可立即連線火警受信總機。

 

透過119火災通報裝置,會自動語音通報到119勤務中心。

 

2樓辦公室設有手動緊急按鈕,可手動通報。

 

緊急影像通報系統,即時傳輸災害影像

 

立偉電子的緊急影像通報系統具有防搶、防災、影像三合一特色,在機構的1樓受信總機旁,2~4樓疏散通道,共裝設4支攝影機,這套系統可與中保科技24小時管制中心連線,隨時監看訊號有無異常,當偵測到火警時,就會立即傳輸災害地點的即時影像,讓119人員可以判斷正確的派遣需求,縮短報案、派遣與救援時間,把災害降到最低。

 

 

緊急影像通報系統,能立即傳輸機構內的即時影像。

 

 

2樓疏散通道設有攝影機。

 

火災燒出消防意識,娛樂場所安裝需求大增

 

「有了這套系統後,不僅機構內的身心障礙學員可以安心活動,服務人員也能放心工作,人身安全更有保障。」仁愛啟智中心洪美玲主任表示,最近受疫情影響,募款大幅減少,很感謝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能雪中送炭,愛心捐贈119火災通報裝置,也感謝立偉電子的專業設備,守護家園師生安全。

 

立偉電子經理林崑山則說,由於內政部消防署規定,新設立之收容避難弱勢場所,自108年1月1日起應設置119火災通報裝置,因此初期這套系統以托老、托幼、長照中心等弱勢場所優先設置,但最近火災頻傳,尤其錢櫃KTV大火之後,有議員建議特殊營業與公共場所也應強制裝設119火災通報裝置,讓這套防災系統的詢問度大增,近期也接獲不少KTV、影城等娛樂場所的安裝需求。

 

立偉電子經理林崑山表示,近期因火災頻傳,讓119火災通報裝置的詢問度大增。

 

相關影片↓↓↓
新竹振道節目新聞部
 2020-06-06 簡舒祺採訪報導

立偉電子119火災通報+緊急通報影像裝置
洽詢電話:(02)2553-7885
相關連結:www.leeway.com.tw/portfolio/realtime-surveilance-service

「全民守護者」救命實例!APP呼叫救援,北榮急診女醫衝現場救活路倒男子

路倒OHCA心肺停止病患就由「全民守護者」APP來拯救!去年二月台北市有位50歲男子外出吃早餐,竟然被蛋餅給噎到,造成異物哽塞OHCA(到院前心肺停止),當場路倒失去呼吸心跳,還好現場熱心民眾緊急撥打119,透過全民守護者APP召喚到附近的台北榮總急診醫師神救援,才成功撿回一條命。

台北榮總急診部災難醫學科主治醫師陳盈如,透過「全民守護者」APP成功救人。

 

「全民守護者」APP是由台北市政府消防局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開發,107年10月正式上線,初期推廣對象以消防與醫護人員為主,至今累計啟動總件數為749件,守護者救援總人次為260人,而台北榮總急診部災難醫學科主治醫師陳盈如,就是經APP召喚抵達現場且成功救援的案例。

 

第一次透過APP,成功救活OHCA院外患者

 

回想起事發經過,陳盈如醫師表示,當天她下夜班已是早上8、9點,正在辦公室整理資料,手機的全民守護者APP突然響起,顯示在北榮醫院旁的街上有急救事件發生,她評估跑過去應該2~3分鐘可抵達,就立刻衝去事件地點,現場已有位熱心的護理師正在做急救,她表明自己是急診醫師的身分後,就幫忙指揮現場,並輪流為病患做CPR,消防局石牌分隊救護車也在3分鐘內抵達,從患者口中夾出哽塞的一大塊蛋餅,保持呼吸道暢通,並插上氧氣管,持續做CPR與AED去顫急救,沒多久患者就恢復脈搏,到醫院休息療養後已平安出院。

 

陳盈如醫師有17年的急診經驗,她說北榮平均一個月會收治15~30個OHCA病患,因此對急救過程非常熟悉,但這是她第一次透過APP在院外救人,也很幸運地成功把病患救活了!「我覺得急救不只是在院內,在院外就應該開始,尤其是救護車抵達前的黃金救援5分鐘格外重要,如果每個會CPR與AED的民眾,都願意當救人的守護者,就能搶救更多寶貴生命。」因為實際體會過全民守護者APP的好處,現在她遇到同仁與學生都會大力推廣,請他們下載並註冊使用。

 

陳盈如醫師大讚「全民守護者」APP很實用,不只可救人,還可檢視AED地圖,同時她認為CPR、AED應該每個人都要會,急救觀念從小扎根也很重要。

 

CPR+AED是救命關鍵,急救應從小扎根

 

過去在北榮急診部,陳盈如醫師參與過許多緊急救援的時刻,印象深刻的是有位34歲的媽媽,沒有三高病史,在家裡突然胸悶、胸痛,老公叫救護車送到急診,做了心電圖發現是心肌梗塞,在送往心導管室手術前失去意識、沒有脈搏,她與同仁立刻施予CPR與AED急救,還打了強心針並裝上葉克膜,情況一度相當危急。「因為自己也身為人母,在急診室裡看到年輕爸爸帶著兩個幼子,全程目睹媽媽被急救,那種害怕失去親人的不知所措,讓人看了很不忍心。」還好經搶救後,這位媽媽順利進行心導管手術打通血管,休養後已平安出院。

陳盈如醫師在北榮急診部17年,參與過許多緊急救援的時刻。

 

陳盈如醫師表示,心肌梗塞往往來得又急又快,若能在突發心跳停止時的一分鐘內,立即施予CPR和AED,急救成功率可達9成;隨後每延遲一分鐘,存活率就減少7~10%,一旦心跳停止超過10分鐘,就很容易造成腦死。「站在醫生的立場,我們希望病人活著不是只有心跳,而是恢復正常功能,尤其很多OHCA病患都是家中重要的經濟支柱,如果倒下勢必造成家計負擔。」因此她認為CPR與AED應該每個人都要會,急救觀念要從小開始扎根,如小學生雖然沒力氣做CPR,至少要懂得打119求救,高中以上則應納入護理課學習。

 

救人APP獲醫護肯定,盼能推廣至全國

 

台北市消防局緊急救護科科長黃曉芳表示,當初與立偉電子合作開發「全民守護者」APP,就是為了縮短救護車抵達前的急救空窗期,目前只要119派遣員接獲民眾報案電話,判斷案發地點為公共場所,且患者為非創傷、無意識、無呼吸的案件,除了立即給予旁觀者CPR指導外,同步會請護理師透過「全民守護者」APP主控台推播通知病患周遭的守護者前往,盡早介入CPR與AED,減少病患腦部的缺氧性傷害,也爭取較佳的康復機會。

台北市消防局119指揮中心,扮演著救災救護的重要角色。

當接獲報案電話,案發地點為公共場所,患者非創傷、無呼吸意識,就會透過「全民守護者」APP主控台推播通知。

近年台北市消防局送醫的OHCA案件每年約有1,900件,隨著CPR與AED的推廣,加上透過119線上指導民眾實施旁觀者CPR,搭配「全民守護者」APP運作,及雙軌救護(消防隊與高級救護隊)派遣,台北市近幾年的OHCA康復人數均穩定達百人以上。尤其「全民守護者」APP上線後,全台各地緊急救護人員都大推特推,因為APP除了可推播急救事件外,還能揭示全國公共場所AED地圖,包含北市2,051處,只可惜目前服務範圍只有台北市,不少使用者都紛紛建議APP要推廣到全國,甚至笑稱可請政務委員唐鳳出來幫忙整合。

「全民守護者」APP可撥打119電話求救。

「全民守護者」APP可揭示周遭的公共場所AED位置。

 

已有18,000人下載7400人註冊

 

黃曉芳科長表示,有愈多守護者加入,救活率就會更高,目前台北市消防局透過「CPR來就補」教學與國家防災日、119防災宣導活動推廣下載APP,108年也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辦理「全民守護者」APP網路推廣計畫,目前有1萬8000人下載,超過7,400人註冊。「希望未來能號召更多企業響應,贊助推廣活動或抽獎贈品,提高民眾下載意願,讓這個救命APP更能發揮功效!」

台北市消防局緊急救護科科長黃曉芳盼更多民眾加入,讓「全民守護者」APP發揮救人功效。

 

全民守護者APP下載網址

iOSGoogle Play

下載「全民守護者」App,當發現路倒民眾時,可以就近找到最近AED在哪裡。

救命神器淪為孤兒機?「AED褓姆」24小時連線,沒電、遺失即時通報

每多一台AED設置,就多一次打敗死神的救命機會,但AED不是設置了就能永保安康,後續的管理維護才是關鍵!尤其AED也有保固期,若是沒有定期清查管理,在關鍵時刻「失靈」,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為了確保AED設備隨時在可救援狀態,有業者推出「24小時AED褓姆」監控服務,只要每月多500元月租費,就可以全年無休連線管理,不論是AED遺失、電池沒電、貼片失效,都能在第一時間知道!

 

許多公共場所都設有AED,但後續管理維護才是關鍵。

 

衛福部自102年起規定學校、旅宿場所、觀光旅遊等8大類公告場所應設置AED,目前全台登錄的已有10,587台,普及率高於許多先進國家,但是最近監察委員江綺雯的調查報告發現,許多公共場所的AED已過了6年半,卻沒有定期清查管理,維護上可能出現漏洞,造成使用上的風險。北市議員戴錫欽也在去年底針對AED「傻瓜電擊器」的管理提出質疑,北市1515處公私立場所共設置2002個AED,市府每年僅抽樣稽查其中120多處,比率不到1成,且發現的疏失中,包括電池、貼片逾期等,恐衝擊突發事故時急救的成功率。

 

 

缺乏普查機制,沒人管淪為「孤兒機」

 

根據《公共場所必要緊急救護設備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設置AED場所應指定管理員,負責AED的管理。但現實狀況是AED散布在各大公共場所,因為缺乏「普查」機制,AED在外風吹日曬雨淋,壞了沒人知道,也沒人處理,AED如同棄嬰。一般AED的保固期是6年,電子儀器的零件會隨時間老化,時間到了也需更換電池、電擊貼片等耗材,如果公共場所當初是與廠商租賃AED,合約到期沒有續約,恐怕產生大量沒人管的「孤兒機」,導致要使用時才發現機器故障或電池沒電,在關鍵的救命時刻無法發揮正常的功能。

 

立偉電子客服部襄理江佳益說,「AED褓姆」是將AED放在收納箱中保護,可隨時監控設備狀態。

 

 

24小時AED褓姆,偵測異常立刻通知

 

為維護AED機器妥善率,建置經驗豐富的立偉電子,推出全台唯一提供24小時連線的「AED褓姆」監控服務,立偉電子客服部襄理江佳益說,所謂「AED褓姆」是將AED放在收納箱中保護,箱體內設有感應器主機,可全年無休隨時監控AED設備狀態,當出現箱門被開啟、AED被拿起、設備異常、電池耗盡等異常訊號時,會透過感應主機將訊號傳送至管制中心,可立即通知客戶,如果是機器問題,則會請AED專業人員與客戶聯繫前往處理。

 

 

感應器主機盒裝在箱體左側,上面有蜂鳴器停止按鈕,盒內附有備用電池。

 

AED常見異常訊號有哪些?
箱門被開啟:當AED箱門被開啟時,蜂鳴器會嗶嗶叫提醒。

 


AED被拿起:當AED被拿起時,底下的秤片會感應到異常。

 


設備異常:AED機器本身會自行偵測出電池弱電、貼片失效等85種異常狀況,若偵測到異常,AED會發嗶嗶叫,透過旁邊的收音麥克風,傳送到主機。

 


電池耗盡:AED的電池約四年需更換一次,電擊貼片則是兩年更換一次,管理系統都有登錄使用期限,會定期提醒。

 

 

後台增加圖控功能,桃機緊急通報更即時

 

「市面上AED有買斷與租賃兩種方式,考量到後續管理維護,多半建議採用租賃方式,搭配24小時AED褓姆監控服務,感應主機每10分鐘會回報一次設備狀況,無論機器被偷走或是更換耗材都可免費處理,也能取代人力巡檢,減輕管理員負擔,並確保AED設備隨時在可救援狀態。」立偉電子客服部襄理江佳益說,目前AED月租費約2,000元,搭配AED褓姆監控服務,每月只要多500元,就可享有全年無休的管理維護,已有4,000台使用AED褓姆服務。

立偉電子的AED管理系統,除了接收異常訊號,也會固定一般回報,隨時掌握AED狀態。

 

如果客戶沒有使用AED褓姆連線,中興保全科技集團也自有一套管理系統,管理每一台AED的位置、耗材有效期限與管理人聯絡資訊,當耗材到期前會主動通知更換,維持AED的有效性。像最近桃園機場一、二航廈,準備換100台AED新機,也是由中興保全科技集團建置服務,為了加強緊急通報,增加了圖控功能,把原本系統中的副控台連結到桃園機場的中控系統,讓桃機的管理人員也能知道每一台AED的分布位置,若機器有異常或需要更新,都能即時掌握。

桃園機場將配備立偉電子的AED管理系統,從後台圖控功能明顯看出每一台AED是否正常運作。

 

立偉電子「AED褓姆」監控服務
https://www.leeway.com.tw/portfolio/aed-monitoring-system/

監委調查AED效能不彰,專家5大建議提升急救成功率

藝人高以翔心因性猝死引發關注,也讓「救命神器」AED的設置議題再度受到討論。根據監委調查,目前AED公告設置的8大場所已不符合實際需求,有「搶救病人找不到AED、AED旁民眾找不到病人」的狀況,對此,「AED整合服務專家」立偉電子提出5大建言,來解決AED效能不彰的問題,提升急救成功率。

立偉電子總經理洪培修表示,AED應視狀況擴大設置範圍。

 

遇到心臟驟停的危急時刻,俗稱「傻瓜電擊器」的AED是能與死神搶人的救命神器,這十年來在政府的努力下,截至108年底,8大公共場所AED設置量達10,587台,平均每十萬人45台,已高於先進國家的普及率。

 

監委調查報告,凸顯AED使用效能不彰

 

然而根據監察委員江綺雯之前發布的AED調查報告指出,台灣雖然從102年修正《緊急醫療救護法》,公告8大類場所應設置AED,同時納入「善良的撒瑪利亞人法」,賦予救人不受罰的保障,但是8大公共場所是否合乎實際需求久未檢討,加上6年半來未定期清查管理,導致AED使用效能不佳,甚至有「搶救病人找不到AED、AED旁民眾找不到病人」的情況。

 

中保科技集團旗下的立偉電子,堪稱是AED整合服務專家,在台灣市場普及度最高,七年來在全台建上萬台AED,救活案例達134個人,背後意義代表挽救了134個家庭免於失去家庭的重要支柱。立偉電子總經理洪培修表示,未來AED要提升使用效能,可以從三個面向來進行 : 1、利用OHCA事件大數據推估應設置的地點。2、利用資通訊科技IOT管理運用AED。3、以一般民眾可取得AED之距離、時間與經常性活動地點等因素,制定設置數量規範。

布建地點與數量牽涉到AED的廣度與密度,以目前法定8大類場所來說(交通要衝、長距離交通工具、觀光旅遊地區、學校、大型集會場所或特殊機構、大型休閒場所、大型購物場所、旅宿場所、大型公眾浴場或溫泉區),台灣AED設置密度是世界第三,但使用率提升緩慢,凸顯出目前公告設置的法定場所有重新檢視增加之必要,應視實際狀況擴大設置場所,並建議合理AED數量。

 

建議1_增加廣度密度,擴大到宮廟、社區

 

洪培修總經理建議,在設置的廣度上,4分鐘內無法取得AED的場域、一年中發生類似路倒案例的地方,以及多人集中場域都需增設,如各級學校(30個班級以上)、交通運輸(國道客運、甲種遊覽車)、商廠辦大樓與工業園區、社區大樓、便利超商、醫院、基層診所、藥局、宮廟及教會、里民活動中心等。像是彰化和美的慶安宮有一次舉行聯誼大會時,就曾發生民眾心肌梗塞事件,還好附近的里民活動中心有AED,加上現場女志工即時幫他做CPR,才能在5分鐘內把人從鬼門關救回來,也成了鄉里內口耳相傳的「廟會神蹟」。

 

延伸閱讀:廟會神蹟轟動鄉里!宮廟真有「救命神器」,女志工驚險救回心梗大叔

 

彰化縣和美鎮民謝文正(左)在廟會活動時突然心肌梗塞,志工謝友詩(左)即時以AED搶救成功,在地方傳為佳話。

 

建置AED密度要高之外,同時也要做好維護。

 

目前雖規定8大類場所應設置AED,但許多業者都苦於維護,且布建數量明顯不足。洪培修總經理認為,要增加AED的密度,平面場域如公園、體育場、觀光農場等,建議每500公尺設置一台;立面場域如機關、商場、商辦等營業場所,建議每三層樓建置一台,非營業場所如社區大樓,則每六層樓設置一台;大型運動展覽集會賽事,最好三分鐘能取得,參加人數若超過1,000人,應設置救護站。

 

延伸閱讀:台中花博救護志工齊學CPR+AED, 61歲熱血黃阿伯準備好當救人英雄

 

台中花博園區的豐原葫蘆墩公園,由立偉電子贊助AED,幾乎走路每4-5分鐘就有一台。

台中花博園區的救護站也設有AED。

 

建議2_靠24小時AED褓姆,監控管理提高妥善率

 

根據《公共場所必要緊急救護設備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設置AED場所應指定管理員,負責AED之管理。然而衛福部自102年大量設置AED以來,許多機器設備已屆滿6年保固期,若沒有定期清查管理,維護上恐出現漏洞,如遺失、沒電、貼片失效等,尤其關鍵時刻「失靈」更可能造成遺憾。為維護AED機器妥善率,確保AED設備隨時在可救援狀態,立偉電子推出「AED褓姆系統」監控服務,是目前全台唯一提供24小時連線監控管理的業者。

 

「褓姆機是一個設有感應器的箱體,可以維持AED正常運作,透過24小時連線偵測,當箱門出現被開啟、AED被拿起、設備異常、電池耗盡等異常訊號時,管制中心可立即通知客戶,若是機器問題,則會派遣人員前往處理,確保AED正常運作,也可取代人力巡檢的缺失。」洪培修總經理表示,目前採月租方式,只要每月多付500元,就能獲得全年無休的監控服務,來提升AED的妥善率。

 

延伸閱讀:救命神器淪為孤兒機?「AED褓姆」24小時連線,沒電、遺失即時通報

 

立偉電子的「AED褓姆系統」可24小時連線監控,當AED箱門被開啟,會即時通知。

 

建議3_下載全民守護者APP,號召民眾一起救人

 

至於監委提到的「搶救病人找不到AED」的狀況,台北市政府消防局、衛福部與立偉電子已共同開發「全民守護者」APP,能立刻指引民眾取得最近的AED,並透過急救平台,號召民眾踴躍加入「守護者」行列,一起搶救生命,自2018年9月正式上線後,目前已有1萬8000多人下載,超過7,400人註冊。

 

「全民守護者」APP揭示了全國公共場所AED地圖,包含北市2,051處,可與勤務指揮中心連線,當有人打119求救,APP會主動通知在病人附近熟悉CPR的「守護者」,在救護車趕到前,趕赴現場為患者施行CPR或AED電擊,爭取黃金搶救時間。儘管目前服務範圍只有台北市,推廣對象以消防及醫護人員為主,但這個APP已發揮功能,多次成功搶救路倒者,被全台各地的緊急救護人員大推特推,期待未來透過中央整合,這套系統可開放共享,造福更多人。

 

延伸閱讀:有人路倒,你知道最近AED在哪嗎?3,000人搶先下載APP當「全民守護者」

 

當急救事件發生時,「全民守護者」APP可通知附近會CPR的「守護者」前往救援。

 

建議4_與計程車隊合作,行動AED即刻救援

 

針對「AED旁民眾找不到病人」的窘境,洪培修總經理說,新加坡有開發App,結合計程車協助載送AED,讓受過急救訓練的司機,接收到路倒訊息時,可以載AED立即前往救援。這樣透過大眾運輸工具來運送的「行動AED」概念,立偉電子也打算跟進,計畫與國內計程車隊合作運送AED,結合既有的「全民守護者」App,來提升AED的使用率,也爭取黃金救援時間。

 

不少日本計程車專載AED,會在車外貼上AED貼紙。(圖片/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為了提升AED密度度,新加坡名為HDT的計程車車行也加入行動AED行列,除了車上配備AED裝備外,司機員也需要完成AED的課程訓練。

 

建議5_線上教育訓練平台,急救推廣更有效率

 

為了讓「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立偉電子多年來推廣CPR+AED急救訓練,對象遍及公家機關、企業、學校等,目前有40位種子教師具有專任法定急救講師資格,領有EMT(緊急醫療技術員)初級與進階資格、專業護理師等,累積救護相關證照超過70件,是全台唯一具有教學資格的團隊,光是108年在各地進行的急救訓練就有2,164場,受訓人次達38,173人。

延伸閱讀:康寧大學急救之夜,800位同學超熱血做

立偉電子講師群陣容堅強,近年來到各大機關積極推廣CPR+AED急救訓練,不只教導民眾會救人,而且還要敢救人、願意救人。(圖為在兩廳院完成CPR+AED課程)

 

去年起首創「線上教育訓練平台」,以取代紙本測驗,可依受訓對象需求開設90分鐘教育訓練簡易版或180分鐘完整版,講師只要在網頁上開課,將報名說明與學員測驗的QRcode傳給學員,受訓學員就可以用手機掃描QRcode,登錄資料完成報名,在指定時間前完成簽到、技術考、筆試與滿意度調查,就可取得合格通知,不僅節省人工批閱考卷時間、提升準確率,學員也可打破時間地域限制,隨時在手機上完成測驗,避免疫情緊張時的群聚感染,對於推廣急救訓練更有效率。

講師可針對受訓客戶需求進行線上開課。

產生報名說明與學員測驗的QRcode。

學員用手機掃QRcode報名。

學員登錄資料完成報名。

進行線上筆試測驗。

依指示逐一完成後,取得合格通知。

台中捷運綠線拚年底安心通車,百位員工一起「叫叫CD」學急救守護乘客

台中捷運預計10月先行試營運,為了拚最安全的捷運上路,台中捷運公司員工進行CPR+AED急救課程,並由立偉電子CPR+AED講師支援教學,就是要讓民眾搭乘時安心。

 

將於今年底正式通車的台中捷運,工程進度已達九成以上,力拚10月提前試營運,以達成順利通車的目標。(圖片取自/台中市政新聞局官網

 

即將於2020年12月底正式通車的台中捷運,工程進度已達九成以上,力拚10月提前試營運,以達成順利通車的目標。強調安全第一的台中捷運公司,除了持續進行相關測試,日前更與中保科技集團旗下致力推動CPR+AED的立偉電子,以及熱心企業艾多美股份有限公司(Atomy Taiwan),為安全通車的終極目標提前部署。

艾多美贊助台中捷運,18站AED守護乘客安全

此次響應捐贈的艾多美成立於2014年,成立之初就致力於台灣各地慈善公益活動,最初是由高雄家扶中心開始服務,後來更規劃出四個方向持續深耕,包括政府、學校、慈善單位,以及響應捐血活動。2017年,艾多美首次參與公益AED捐贈予桃園捷運約33台,後續包括彰化鹿港鎮立運動場、台東太麻里捐贈案,總計AED捐贈數量已達60幾台,而這次於台中捷運總站將捐贈設置5台,並於綠線共18座車站各設置1台,為每一站的安全守護做足準備。

 

延伸閱讀:中保、宏致與艾多美聯合捐贈,桃園捷運全台AED密度最高!

 

台中市長盧秀燕親自「開箱」示範台中捷運售票機操作,並大讚綠線文心森林公園站是最美的車站。(圖片取自/台中市政新聞局官網

 

台中捷運預計年底通車,艾多美贊助台中捷運綠線各站一台AED,讓搭乘的民眾安全更有保障。(圖片取自/台中市政新聞局官網

 

艾多美陳雪芬部長表示,「珍愛靈魂、用心用愛關懷每個人」是艾多美的企業精神,考量CPR+AED裝置普及度可以更深入民眾生活,加上中興保全服務密度高能讓許多人受惠,同時藉由CPR+AED急救訓練活動讓更多人擁有幫助他人的觀念、能力和技術,就可以影響社會產生一股善的循環,而這也是艾多美創辦人朴韓吉的經營理念「正善上略」,正直、善良就是最好的策略。

 

講師示範「叫叫CD」,學員:像複習

在捐贈儀式後,當天也為100多位台中捷運公司員工進行CPR+AED急救教育訓練課程,這次因應疫情,採用以立偉電子開發的「教育訓練平台」方式報名,十分方便,全課程共舉辦四個場次,在講師群的示範和帶領下進行技術實作演練,讓學員兩人為一組體驗「叫叫CD」的每個急救步驟,「叫」是呼叫病人、拍打雙肩,另一個「叫」是呼救請他人協助打119、拿AED,評估呼吸5~10秒確認沒有呼吸心跳,就進入「C」即施做CPR壓胸,至少做5個循環約2分鐘,過程不中斷,直到AED到場,最後的步驟是「D」,使用AED依照語音指示,電擊時請勿碰觸病人。

 

講師劉昱廷示範如何使用AED,可依照語音指示進行,容易上手簡單好施作。

 

在講師和助教帶領下進行實作演練,讓學員兩人為一組體驗「叫叫CD」急救口訣。(圖中學員正在做「叫」的動作:呼叫病人、拍打雙肩)

 

掌握黃金救援4分鐘,存活率增加2倍

 

講起課來輕鬆又幽默的講師劉昱廷表示,由於台中捷運員工本身大多有做過相關急救基礎,在技術實作的課程中表現很快就上手,讓當天課程氣氛特別活絡,感覺很像是在「複習」,可見台中捷運公司真的很重視安全訓練,致力於守護民眾乘車安全。而在每一場訓練課程中,看到學員因此更加了解急救知識的成就感,也就成為講師劉昱廷源源不絕的動力。

 

 

講師劉昱廷表示,由於台中捷運員工本身大多有做過相關急救基礎,在技術實作的課程中表現很快就上手,讓當天課程氣氛特別活絡,感覺很像是在「複習」。

 

在課程中,劉昱廷也分享實際案例,曾有位老師突然倒地不起,起初學生還不以為意,後來發現老師倒地有點太久了,才趕緊請隔壁班老師進行CPR胸外按壓,同時請同學去拿學校設置的AED並通報護理師到達現場電擊三次,救護車抵達後再電擊四次送醫,因為現場有即時處置,使得老師癒後狀況非常好,一周就出院,可見意外發生時若能掌握4分鐘黃金救援時間,存活率可增加兩倍,因為如果心臟驟停完全不進行急救,經過4~6分鐘就會腦死,將造成不可逆的影響,而CPR胸外按壓就是可以延緩腦部細胞受損的時間,再搭配AED施作幫助心臟去顫,讓患者即時脫離危險。

 

不只學會救人技巧、還要勇敢救人

 

劉昱廷認為,大家當然都不希望會遇到這類需要急救的意外,但是一旦遇到了,起碼可以想到今天上過的內容,記得口訣「叫叫CD」就能派上用場,救人一命。她也強調,上過這麼多堂課,很多學員共同的擔憂就是法律責任,但是上完課之後了解「救人免責條款」,就是一般民眾在緊急情況使用AED施作急救措施,不管患者後續有沒有被救活,或後續就院是否有需要手術開刀等狀況,都可以免於刑事與民事責任,法律不僅提供保護的效果,也具有鼓勵民眾的作用,可以放心先施作急救,把握黃金救援時間,就能改變別人的命運。

在專業的急救知識課程後,由講師劉昱廷與助教陳鳴君、梁喬凱、嚴信傑帶領學員進行AED實際操作口訣「開貼插電」,就是打開電源、貼上貼片、分析心律、確認是否需要電擊,過程中要注意必須先完成呼救,再做急救,直到確保AED與救護人員能到場接手後續急救與就醫。

學員分享:車站上班較容易遇到需要急救的民眾

 

其中有位台中捷運公司行政單位的學員,之前就曾在車站碰過兩次需要AED+CPR急救昏倒民眾的實際經驗,她表示,「之前在車站上班就曾接受過類似的急救訓練,但當時的急救步驟比較複雜,需要壓額、抬下巴讓呼吸道暢通,不像現在簡化非常多,步驟變得很好記也比較容易施作。在車站上班的確比較容易遇到這類需要急救的民眾。」而另一位同組實作的學員則是第一次操作,覺得當天訓練課程簡單易懂,增長不少急救知識,非常實用。

 

同樣覺得上完此次課程獲益良多的學員也分享心得,認為實作課真的蠻重要的,搭配實際操作對理解急救知識很有幫助也更完整,會對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熟悉很多。若是之後真的遇到類似狀況會更勇於救人嗎?他也毫不猶豫的回答,「會!經過今天的訓練,的確會比較有勇氣,因為有比較了解緊急狀況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覺得這類AED的訓練真的很有幫助。」

 

上完課程獲益良多的學員分享心得,認為實作課真的蠻重要的,會對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熟悉很多,若是之後真的遇到路倒民眾,也會更勇於救人。

 

在技術實作課程中,有學員問及,電擊前如何避免誤判?助教梁喬凱解釋,可以先從呼吸的狀態判斷,如果完全沒有呼吸就可以先執行AED。若是遇到路倒民眾是位孕婦,那操作上要額外注意什麼嗎?助教陳鳴君提醒,還是要特別注意避開腹部位置,在保護胎兒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急救。

在技術實作課程中,有學員問及,電擊前如何避免誤判?CPR+AED助教梁喬凱(中間蹲姿者)解釋,可以先從呼吸的狀態判斷,如果完全沒有呼吸就可以先執行AED。

 

艾多美陳雪芬部長分享捐助AED給台中捷運的初衷,考量CPR+AED裝置普及度可以更深入民眾生活,藉由CPR+AED急救訓練活動讓更多人擁有幫助他人的觀念、能力和技術,就可以影響社會產生一股善的循環。這次艾多美贊助台中捷運綠線的AED會放置在各捷運車站中。